前瞻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的核心信号是,面对复杂外部环境,中国将以政策“提前量”和“超常规调节”稳定预期,政策兼顾短期稳增长与长期结构优化。相关政策调整体现了国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精准施策,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月11日发布公告称,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美方对华加征畸高关税,严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也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完全是单边霸凌胁迫做法。同时指出,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这一表态体现了在面对美方无理加征关税行为时,中方的坚定立场和反制思路。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经济霸凌。当前我国贸易摩擦进入高强度阶段,面对困难挑战,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讲究策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下旬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较2025年1月预测值低0.5个百分点。报告指出,由于美国及其贸易伙伴国家的关税政策充满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活动受到冲击,做出预测的难度较以往更大。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IMF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3%下调至2.8%,这一调整主要反映了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一是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2025年4月,美国政府实施了一个世纪以来最激进的关税政策。二是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的连锁反应。包括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消费者信心受挫、金融市场动荡等。三是全球增长失速。其中美国经济增速预期从2.7%骤降至1.8%,欧元区增长预期下调至0.8%。
回顾
◎ 中国人民银行: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中国人民银行4月8日表示,就中央汇金公司4月7日发布公告将持续加大增持ETF规模和力度,人民银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坚强的基本面支撑。中国人民银行此次表态支持中央汇金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提供再贷款支持,释放了国家层面对资本市场的底线思维。因此,坚定看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根本在于看好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
◎ 欧洲央行下调三大关键利率25个基点
欧洲中央银行4月17日宣布,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分别下调25个基点。这是该行自2024年6月以来第七次降息。本次调整后,欧元区存款机制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和边际借贷利率分别降至2.25%、2.40%和2.65%。欧洲央行在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中表示,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通胀持续回落。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欧洲央行持续降息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欧元区通胀压力显著缓解。2025年3月核心调和CPI降至2.4%,连续多月回落。3月服务业通胀率降至3.4%,创近3年最低水平。3月整体通胀率为2.2%,接近欧洲央行2%的目标。二是欧元区经济增长持续疲弱。2024年欧元区GDP增速仅0.7%,2025年预期增速从0.9%下调至0.5%。三是全球贸易局势恶化。特朗普政府挑起的关税战,给包括欧元区在内的地区经济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 美联储会议纪要:美国通胀率略高,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
当地时间4月9日,美联储公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3月18日至19日的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显示,目前通胀率仍然略高。与会者表示,围绕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在考虑进一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幅度和时机时,委员会将仔细评估后续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以及风险平衡。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美联储此次会议纪要表明,美国的通货膨胀目前处在相对略高的水平,同时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提高,这就使得美联储在未来的货币政策上持谨慎态度,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来观察经济数据表现。降息过早,会推动通货膨胀上涨;降息过晚,不能及时对美国劳动力市场构成支持,因此要盯紧数据,及时进行评估。
精彩观点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习近平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新领域,政策支持很重要。要综合运用知识产权、财政税收、政府采购、设施开放等政策,做好科技金融文章。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我国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的战略部署,既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资源配置优势,也彰显了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交汇期,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切实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也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9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李强强调,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做好二季度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尤为重要。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李强总理的发言,体现出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积极主动应对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能力。通过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我国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还能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韧性,为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数字
我国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我国2025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总体看,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我国2025年一季度GDP 5.4%的增速不仅是“开门红”,更体现了中国经济从“量”到“质”的转变。未来须继续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内需为抓手,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可持续竞争力,同时应对好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正如数据所示,中国经济的“韧性密码”在于庞大的市场、灵活的调控和不断升级的产业生态。
我国2025年3月CPI同比下降0.1%,降幅大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较2月同比0.7%的降幅大幅收缩。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上涨0.3%。1—3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3月CPI同比下降0.1%,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这一变化反映了短期因素与政策效应的显现。上年同期食品价格基数较低,尤其是猪肉、鲜菜价格同比降幅收窄,对CPI下拉作用减弱。此外,以旧换新政策扩围推动相关工业品价格回升,家用器具价格环比上涨2.8%,政策对消费的提振作用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