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在本次议息会议上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但鲍威尔明确表示,现在就断言9月是否降息为时过早,强调需等待未来两月就业与通胀数据(尤其是PCE和非农就业数据),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预期从65%骤降至50%以下。
北京时间7月31日凌晨,美联储以9票赞成、2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决定将基准的联邦基金利率继续维持在4.25%至4.5%的区间不变。
本次美联储会议上的3个重要变化
本次支持降息的两位理事分别是米歇尔·鲍曼和克里斯托弗·沃勒,他们认为,美国通货膨胀已得到控制,且劳动力市场可能很快转弱,因此应适时启动降息周期,他们主张降息25个基点。这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出现两名理事同时反对主席决策,反映特朗普政府施压下美联储内部分歧出现。
另外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7月会议声明新增“上半年经济活动放缓”的措辞,6月的表述是“稳健增长”,同时强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仍高”,反映对增长动能的担忧。二是通胀与就业风险再平衡。弱化通货膨胀单一目标,新增“关注就业市场风险”,暗示若就业恶化,可能优先采取行动。
美联储未来政策前景
2025年9月降息关键还得看美国的经济数据表现。通胀方面,若未来两月数据显示关税推升通胀,如果线上进口价格已现回升,可能推迟降息。就业市场方面,当前失业率虽稳定,但企业投资疲软、移民减少或导致就业恶化,若失业率突破阈值,如果为4.5%,将触发降息。
事实上,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后,市场关于9月降息的概率从65%降至47.5%,全年预期降息次数从2.2次下调至1.8次。
美国经济“温和滞胀”风险上升。关税传导效应滞后显现,叠加“超额进口”消耗,美国2025年三季度通胀或进入上行通道。与此同时,内需走弱,二季度实际私人消费仅增1.2%,企业资本开支低迷,失业率“易上难下”。
美联储本次议息会议对市场的影响
短期波动加剧。本次议息会议会美股下跌、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元走强,反映市场消化“鹰派”信号。中长期布局窗口在于,如果美国果真于今年9月降息,那么美债利率可能快速下行,黄金、成长股或受益于流动性预期回暖。
需关注的外部变量包括,一是政治压力。特朗普持续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压要求降息,如近期“装修门”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独立性面临考验和质疑。
二是贸易协议进展。中美关税暂停期延长90天,但美加、美墨谈判仍存变数,若关税升级将放大美国面临的通胀风险。当前美联储在通胀韧性与经济放缓间艰难平衡,市场密切跟踪2025年8—9月的就业及通胀数据,任何一方超预期变化都可能成为政策转向的催化剂。
责编丨兰银帆